international, banner, flag-2681369.jpg

以色列人眼裡的台灣

對於一個喜歡漂泊的人來說,我總是一直想著還能再冒險,去別的國家長住 – 不管是工作或學語言,甚至是再讀一個文憑進修,都想再去一個陌生的地方,讓自己沉浸在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文化裡。

如果沒有疫情,沒有結婚,沒有懷孕,問我現在最想去的國家,我毫不猶豫的會回答 “以色列”!

跟以色列的緣份,也是從離開法人機構自己出來闖盪開始的。

以一個自詡認識來自世界各國的人來說,我印象中只有在德國交換學生時,在宿舍認識一個以色列男生。但也沒有非常熟,看到會點頭打招呼而已。

我對於以色列的了解,唯一的刻板印象就是猶太人都很會賺錢,很喜歡創業,好像人人都是創業家。

這一篇就來跟大家介紹一對長住台灣的以色列夫婦 – 林震哲 與 林安晞。

跟他們的緣份,是從還進駐在茶事業的第一間商辦的時候。

當時正好在接一個協會的案子,主要是幫該協會與一個以色列新創加速器溝通,協助他們雙方合作。

那是我第一次與以色列人在工作上有往來。首次與對方的窗口 email,就有一點被嚇到。

我一直以為我已經很 “德國化” 了,非常的直接,直接到連以前德國老闆都不知道怎麼接我的話 xD

但當我與以色列人接觸後,我覺得我的直接真的不算什麼~

他們不只直接,在談判過程中也蠻 “tough” 的,不愧是戰鬥民族。

剛好有一天又與以色列窗口開完線上會議,去茶水間泡茶時,看到一個外國面孔。

下意識地就點頭打招呼。

(延伸閱讀: 打招呼的力量)

聊了兩句發現竟然是一個以色列人! 心裡想這也太巧了吧?!

不自覺的跟他聊了起來,並跟他請教與以色列人溝通及做生意上的撇步。

就這樣,我認識了人生中第一個以色列朋友 – 震哲與他的老婆安晞 (也是以色列人,只是他們很愛他們的中文名字 哈哈)。

認識震哲夫婦,以及在工作上接觸以色列機構,更促使我有想學習希伯來文的念頭。

(延伸閱讀: 那些年,曾經學過的語言們)

不知不覺的也發展出了某種與以色列的緣份,還有好奇心。

這一篇跟大家介紹關於震哲夫婦 – 他們在台灣做什麼,以及他們眼裡的台灣。

因為韓國朋友的一句話,而決定搬來台灣

airport, woman, flight-2373727.jpg

震哲跟安晞來到台灣的過程,整個就很有猶太人的冒險精神。

他們五年前就萌生出想離開以色列的念頭,想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家發展。

當時他們在韓國的朋友跟他們說,覺得台灣人非常的友善好相處。他們就因為這麼一句話,選定了台灣。

而且最讓我訝異的是,他們並不像我認識的一些外國人,是因為公司外派或先找到工作,不然至少會先來台灣旅遊一兩週,大概了解一下這個國家,再決定是否要過來。

他們很快的收拾包袱家當,直接就飛來台灣住了下來。這一住就是五年。他們甚至還希望成為台灣公民,想在這裡生活一輩子。

真的是太猛了!!!

希望搭建台灣與以色列之間的溝通橋樑

在他們搬來台灣之前,震哲與朋友們一起合開一個軟體公司,太太安晞則是從事平面設計的工作。

來台灣一年後,兩人很快的註冊了一家公司。

疫情開始後並轉型成顧問公司,專門協助以色列公司與台灣夥伴合作,服務內容包含投資、資源開發 (sourcing)、業務開發等。

公司的名字也很有意義,KiO ConsultingKiO是台語 “橋”的意思。

震哲表示,希望為台以雙方搭建橋樑,協助雙方更好的溝通,並達到合作的目的。

目前他們也在構思新的企劃。由於他們本身有哲學與教育的經驗,希望可以將哲學的概念運用在每天的生活上,並且幫助有需要的人。

初步想法是開課教授溝通力、創造性思維 (Creative Thinking)、團隊合作等軟實力。

起心動念是因為他們發現世界越來越複雜,人們需要以不一樣的角度去思考問題,並且培養自己的獨特性思維與調整心態。

以色列人個性急,台灣人需要時間建立關係

他們對於台灣與以色列在工作上的文化差距,很有感觸。

震哲以自己在協助雙方溝通的經驗舉例,發現兩邊的文化思維很不同。在開始一個新的企劃或跟新的生意夥伴往來時,台灣方需要的時間比較長,但以色列人個性比較急,希望事情進展可以快一點。

台灣人很注重在建立關係,因此剛開始接洽時會比較謹慎,並多方確認很多事情。

以色列人則是比較 “目的導向”,他們希望前期可以快速將事情談好,趕快進行到下一步執行跟合作的部分。

因此有時遇到以色列客戶質疑台灣方為什麼拖這麼久,震哲就需耐著性子與他們解釋台灣的關係文化。

另外,震哲也提到他覺得外國人在台灣做生意,就算中文流利 (他們夫婦倆中文都講得非常好),有台灣的在地夥伴還是很重要。尤其是在拜訪台灣客戶時的一些文化禮儀上,就會很需要當地的台灣人協助。

所謂的文化衝擊,只是每到新環境需經歷的過程

woman, surprised, portrait-5892355.jpg

關於來到台灣是否有經歷文化衝擊 (culture shock)。

安晞則是給予了很有趣的回答。她覺得與其說是 “文化” 衝突,搬到一個新的環境,本就需要去了解跟消化當地人做事的方式以及思維,並把自己當成新生兒一樣的去學習。

由於他們很喜歡學習新的文化與認識新朋友,他們會以了解背後的意義去探討,而不會推就在 “文化衝擊” 上。

(是不是覺得很有哲理呀? 不愧是哲學老師,思考以及看事情的角度就是不一樣)

台灣的時代代溝

安晞也提及,她認識很多台灣年輕人很想做些改變,並有創新與進步思維,但與上一代長輩的代溝尚無法跨越。

例如很多在台灣經濟起飛時很成功的老闆與經理人,由於過去的經驗使他們成功,因此會帶有一點 “為什麼需要改變” 的想法。

但安晞也發現,目前台灣還處在一個過程中,已經有很多的發起與討論,以及想要改變的心態,但尚未看到明確的執行。

台灣在行政流程速度上很有效率,以色列則是有電子化的優勢

提及在台灣跑行政作業流程的經驗,兩人都給予很正面的評價。

覺得台灣的行政作業非常有效率,與以色列相比,櫃台服務人員與義工比較多。並且都很友善與有耐心,在整個過程都令人覺得很舒服。

但在電子化的部份,以色列相對來說較優。

在以色列大多都已電子化,不需要本人親自過去,但在台灣還是不少會需要印出紙本並親自到機關去辦理。

以色列人對台灣的了解

跟大多數外國人一樣,他們的以色列朋友常會問他們 “你們在泰國還好嗎?”

感謝近幾年頻繁的生意與科技合作交流,大多數有在經商,並在高科技產業的以色列人對於台灣是不陌生的。

也因為前兩年台灣防疫很成功,他們的親友也因此在媒體與新聞上開始認識台灣。

我自己與以色列人的接觸經驗

實際接觸以色列人之後,越對於這個國家以及猶太文化很感興趣。

與以色列人的溝通也都很直接,每次討論都很就事論事,沒有彎彎繞繞。省下很多時間,也不用去猜來猜去。

若大家對於前進以色列有興趣,或者目前在工作上跟以色列客戶溝通遇到瓶頸,都歡迎找 KiO Consulting 的震哲諮詢聊聊喔~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回到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