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mployee, desk, stress-6038877.jpg

【讀書】《How to F*ck Up Your Startup》

How to F*ck Up Your Startup: The Science of Why 90% of Companies Fail-- And How You Can Avoid It
圖片來源: 博客來

最近對於 “新創公司為什麼失敗” 這類話題很感興趣。

大概因為在茶事業上有遇到挑戰,以及也會思考 “如果下一次再創業,我要怎麼做比較好”。

《How to F*ck Up Your Startup: The Science of Why 90% of Companies Fail– And How You Can Avoid It

(翻成中文大概是: 如何搞砸你的新創事業: 為什麼90% 的公司會失敗,以及如何避免)

這本書是今年初新出的商業書,似乎還沒有中文譯本,我入手了英文版。作者每個章節分段的很清楚,邏輯清晰,不過內容不少,會需要一些時間去吸收。

作者不到30 歲就創業成功成為百萬富翁,但才過兩年,就已破產。這也促使他去研究新創公司失敗的原因。

書裡面的內容很豐富,除了作者分享自己創業遇到失敗的經驗,也有很多其他失敗的新創公司案例分享。讀起來有點像教科書/工具書,理論與實際案例並存。

我覺得這本書適合以下的人閱讀:

  • 想要創業/正著手創業者
  • 創業新手
  • 創業一陣子但遇到瓶頸或問題 (我自己是因為這個原因拜讀此書)

因為內容太多了,這邊分享幾個我自己做的重點。還是很推薦有興趣與需要的朋友去買來看喔~

can't, can, motivation-4512618.jpg

態度問題

最重要的第一點,就是態度問題。

沒有創業者是僅憑天分或好的商業模式,就能打造出成功的企業。

態度才是一切。

一些因態度而導致的失敗包含:

1.不去開始

很多人根本就沒有邁出那一步,既然沒有開始,更別提什麼創業成功了。

大多數人的猶豫不決的原因不外乎是:
– 目前有好的工作,收入穩定 (也就是舒適圈)
– 有家庭要養,創業風險太高
– 拿年齡當藉口,覺得自己太年輕/太老
– 害怕失敗

其實失敗並不可恥,而且在別人眼裡,會覺得你很勇敢。

就算沒有成功,還是可以大方跟其他人分享經驗,學習犯的錯誤,並將學到的用在下一次的創業。

2.冒名頂替症候群 (Imposter Syndrome)

這個也是大多數人的通病。我們總會覺得自己不夠好,經驗不足,憑什麼創業。

英國哲學家伯特蘭·羅素曾說過:

我們這個時代讓人困擾的事之一:那些對事情確信無疑的人其實很蠢,而那些富有想像力和理解力的人卻總是懷疑自己和優柔寡斷

 

 

這跟有名的鄧寧-克魯格效應 (Dunning-Kruger effect) 的概念一樣:
“越是無知的人越有自信,越有能力與經驗的會謙虛,並覺得自己一直不夠好”
能力不足的人普遍大幅高估自己的能力;真正的高手則知道天外有天,反而對自己沒那麼有自信。

作者建議的解決方式: 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(假裝,直到你成功)

如果你相信自己做的到,你就做得到;反之,如果你不相信自己做的到,那你就做不到。

這邊可以將自己放入想成為的那個角色,直接將自己定義為創業家,跟 “因一些因素碰巧開了家公司的某人” 感覺就很不一樣。

3. 缺乏熱情

只有 “有興趣” 是不夠的。

如果你對於這件事,只是在做生意 (賺錢) 部分有興趣,你就會將他視為一個朝九晚五的工作。

當然,有熱情不代表會成功,但沒有的話,你絕對無法到達頂端。

確保打造的事業是你的熱情所在,而不是去證明什麼,或做給別人看的。

作者也建議不用去追逐所有的熱情與夢想,要釐清這是長期還是短暫的熱情。

4. 單打獨鬥者 (Lone-Wolf Syndrome)

孤狼主義者總相信,憑自己的力量就可以達到成功。

人都很難去看到自己缺乏的能力,想著什麼都可以自己做。

這時累積經驗以及適當尋求外部的幫忙很重要。

我自己也是受到這個態度問題的苦主。以前的工作,在小公司,需要一個人處理3-5人的工作;在大組織,跟同事們的分工又很明確,也是各自獨立作業。所以我總覺得自己要扛著所有事情,什麼都可以做到跟做完。

現在的我,也還在調整自己的這個問題,但我開始會適度的尋求幫助 – 不管是請同事幫忙,或者尋求前輩的看法與建議。

商業模式搞砸

對於新創公司,失敗最大的原因之一是沒有做任何計劃,也沒有想好商業模式。

1.糟糕的商業計劃

很多人都是大概想一下要做什麼,然後想說再走一步算一步的調整。

作者建議,一定要將計劃白紙黑字的寫下來。

一般人聽到商業計劃書 (Business Plan),會覺得需要50-100頁,並要寫得非常仔細,因此被嚇到並不知從何開始。

作者建議可使用 Business Model Convas,先做一個簡易的概觀。之後再延伸到一頁,接著再花些時間在預算、企劃計劃等。

再將上述一起整合成一份簡易的商業計劃書。

2. 入錯行業

寧願當一個入對行業的傻瓜,也不要當進入錯誤行業的聰明人。

這邊作者建議可以使用 Porter’s 5 Forces (波特五力分析模式),這對於讀過商學院的人一定不陌生。

Porter’s 5 Forces 主要是分析產業的競爭力的工具 – 進入行業難易度、代替品分析、購買者/供應商的議價能力、同業競爭狀況等。

老實說,在大學學到這些分析模式,總會懷疑真的有人會用這些模式嗎?

自己摸索了三年多,才發現其實我們當初沒有做足夠的功課,應該善用這些簡易分析模式,想得更清楚一點~

3. 想解決不是問題的問題

很多人打造出一堆稀奇古怪的產品與服務,到頭來才發現根本沒有市場。做出的產品與服務,號稱可以解決 xxoo問題,但那些問題,對於消費者而言都不是什麼真正需要被解決的問題。

沒有需解決的問題 = 賺不到錢

解決方式: 「由上而下的思維」- 不是先從解決方法開始,重點是先把問題釐清。

愛因斯坦曾言: 專注在問題上的時間與精力,往往花的比實際解決該問題多。如果只有一小時解決問題,他會花 55 分鐘釐清問題所在,剩下的5分鐘就能快速解決掉問題。這樣想出的解決方案也會更有品質。

4. 格局不夠大

很多創業家失敗在於格局不夠大,想說有小賺到錢就好。

這種想法是很不可取的。

因為總會有意想不到的突發狀況,例如疫情、經濟不好等。
這些突發狀況都會導致原本的小賺變成小虧。

作者建議使用 “10倍法則” :
如果收益無法達到 10 倍,那就要認真思考這個事業的可行性。

一個好的商業想法,應該是可擴展的,會解決問題並能呼籲廣大市場,甚至延展到國際市場。

不要想著得過且過,要把目標設高一點。

 

audit, report, verification-4576720.jpg

沒做好功課

開始著手創業之前,一定要做功課。

雖然好像是老生常談。但是我必須坦承,我自己也是沒做好功課,就一頭衝進去的人。

很重要的一個功課,就是去了解行業中的主要競爭者是誰,盡量蒐集到他們的資料,越詳細越好。例如員工人數、營業額、淨利率等。

1. 別抄襲

抄襲永遠會使你落在別人後面一步,去做個讓世界抄襲你的原創者。

這世界或許已經沒有什麼商品/服務是絕對原創的,但我們可以盡量去創新與做些與眾不同的事物:
– 產品/服務比別人的更有效率一點
– 產品的品質更好一點
– 與競爭者區分市場

如果想做的事情真的太普通,與別人的完全沒有不同之處,就要思考是否放棄。

2.沒人需要的超級創新之物

我們有時在天馬行空之際,會想到一些稀奇古怪的點子。覺得真是太棒了,都還沒有人去做出來,一定是超好的機會。

這時候反而要思考: “這個東西,一定有人想過,但沒去執行或者沒成功。為什麼?”

謹記: Dont try to create problems (別試著創造問題)

3. 了解顧客

你是否真的了解你的顧客?

客人才是你真正的老闆,是他們付你錢,讓你有收入,有營收才能繼續經營下去你的事業。

一定要在事前做一些市場調查,了解潛在客戶的需求與想法。

4.沒有 MVP : Minimal Viable Product (最小可行性商品)

沒有為新創公司先做一個最小可行性商品,就像一個球隊沒有 MVP 球員一樣。

最小可行性商品,是一個類似樣品 (Prototype)的產品。性能與外表都可以使用並達到一定水準,足以出售,並可以之測試市場反應。

測試可行性商品,會得到客人的反饋,得到反饋後才能進步以及進階思考。

測試的時候,可能會得到很多聽了很傷心的實話。但是寧願早點知道問題所在,早點可以解決,也好過自我感覺良好,投入大筆資金與時間,量產後才發現問題。

5.研究過頭想太多

研究過頭導致想太多,最終什麼都沒有做。

這應該是在提醒完美主義者 – 不用等到 100%,盡快將產品呈現給真實的用戶,越快越好。

所有的決策,不管是好是壞,都比完全沒有結論或決定好。選擇一條路走,總比站在原地好。

(同樣的概念,我在《創業,先滿足自己的渴望!》裡也有讀到)

 

marketing, dollar, business-4646598.jpg

資金問題

錢,對於創業來說很重要,但在剛開始的時候,重點應該要放在產品、生意以及市場面,而不是一直想著怎麼募資。

1. 尋找資金

首先要了解 “為什麼”,以及 “什麼時候” 需要資金

很多人覺得做不大或失敗,都是因為缺乏資金的問題。

但卻沒思考過,有足夠的資金或許也不能解決你的失敗問題。

一定要去找可以讓公司繼續生存,不倚賴外部資金的方法 – 就是有真實的客戶願意付費購買!

謹記: 將重點放在客戶身上,而不是討好金主 (投資人)。

2. 過多的資金帶來的問題

“Never eat more than you can lift” – 能吃多少,就拿多少。

這邊作者提倡,如果可以,一開始創業最好用自己的錢。如果之後真的需要資金,再往外尋找資金。

我與夥伴的茶事業,也是用我們自己多年的存款開始的。至今都還未去想募資的事情。

很多朋友說我們很傻,也有前輩跟我說 “絕對不要拿自己的錢出來創業”。但我卻覺得,第一次的創業,拿自己的錢出來,會學到很多。

沒有外部資金也有一些好處:

不用看投資人的臉色、因為燒的是自己的錢,反而更努力地想加倍賺回等。這跟花別人的錢感覺真的很不一樣。

公司內部問題

1.創辦團隊目標不一致

要確保每個人清楚的知道目標,並往同一個方向前進。

若是團隊成員有不同的目標,代表對於公司的發展與優先重點也會各自著重在不同之處。

這邊很重要的是: 要設定目標,並清晰的將公司願景傳遞給團隊,清楚到大家甚至可以 “看到” 與 “感受到”。 

2.缺乏夥伴

夥伴對於創業來說很重要。

但首先必須知道自己想找什麼樣的夥伴,這邊一樣可以將心目中的夥伴條件,以條列式寫下來。

接著可以從既有人脈開始尋找,是否有可以互補彼此短處合適人選。

我跟我的茶夥伴就很互補。我們一個主外,一個打裡內部行政很厲害。

雖然很多人也跟我說合夥問題多,但要我重來一次,我還是會選擇有夥伴一起。不只是分擔工作上的事務。不同背景、個性的人在思考事情時會看到不同的面向,在做策略時非常有幫助。

3. 找錯夥伴比沒有夥伴更糟糕

要合夥之前,彼此都要對互相有一定的了解。

先透明的溝通,例如當雙方對於事情有不同的看法,或有摩擦的時候,先講好怎麼處理。

尋找合作夥伴,一定不能急。寧願慢慢觀察,多方打聽與多與對方先相處。

我曾經遇到一個人,才見過我第二次面就開口對我說,將我視為未來的事業合夥人。聽到的當下其實懷疑多過開心,畢竟我們才短短接觸過兩個小時 – 這就好像遇到一個男生,才剛認識就說多愛你,想跟你結婚一樣。

後來我們的確有嘗試固定見面討論合作事宜,但沒過幾次就不了了之了。

4.缺乏責任感

這邊的責任感,不是在要求別人。而是在說創辦人 (你、我) 要有的責任感。

創業家必須要更鞭策自己,為自己設定完成期限,並努力去達成。

記住,公司所有的事情都是你的責任,你必須將工作視為自己的。如果你還沒準備好要負起完全的責任,你就是沒有責任感。

這是你的公司,請一直打起精神來並認真經營,不停創新與找到解決的方案。 

這一段其實我蠻有感觸的。創業的這三年,有時會覺得為什麼同事或合作專案的夥伴,不把事情做好。但最近我重新調整了心態,要負起絕對責任。
– 事情沒有被處理,是不是因為我溝通的不夠清楚?
– 同事遇到困難的時候,我是否會協助與適時地當救火員幫助他們?

改變想法之後,我變得不再抱怨,也更積極的去直接面對問題,並專注在解決辦法。我發現,負起絕對責任後,會認真對待事情,花時間與精力去了解問題所在,越了解就學到越多。學到的都是自己的 – 在未來可以持續應用,遇到問題時可以有經驗的快速處理掉。

請負起責任,畢竟當事情搞砸了,要承擔後果的,是公司的負責人/創辦人 (你和我)。

業務問題

沒有業績 = 沒有收入 = 完全沒有生意可做

很多人覺得只要產品夠好,產品就會自己賣掉。卻忽略了業務的重要性。

這邊作者提到幾個業務問題:

1.缺乏業務人才

創辦人自己沒有業務經驗,公司內部也沒有業務。這時候最好尋找並招攬業務人才。

2.沒有設定業務指標

設定指標對於新創公司尤其重要。

有明確的指標,以及清楚的業務記錄,才能了解公司的現況。

我自己因為是業務出身,也很慶幸自己有做銷售記錄的習慣。一直到現在做茶事業,每一筆單都還是會記錄下來。

前幾天與夥伴一起做 2022 年半年會議時,有過去的記錄比對,一目了然業績的成長或衰退,再從中去分析與調整策略,例如調整售價、做企劃、拓展新客戶等。

如果你沒有做業務/銷售記錄的習慣,建議你現在就開始。

3.售價策略

產品的定價一定要以能獲利作為基準。

在做定價策略之前,很重要的是一定要去了解市場與客戶、所有的成本 (固定 & 變動)。

也要隨時關注市場的變動,因為市場隨時在改變,而價格也隨之時刻在變。

graph, growth, chart-163712.jpg

成長問題

創辦人自己一定要時刻的反思:

  • 這是對的決定嗎?
  • 我目前是否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面?
  • 我是否沒有忘記我的初心,堅守著我最終的目標?

從一間新公司慢慢的成長,這過程真的很需要耐心。

作者提醒,新創的成長過程就好比馬拉松,不能將之視為短跑。

1.被錯誤工作分心

例如將時間與精力用在服務 “對的客戶”上,而不是會花很多時間卻一直不下單的客人上面。

不要一直待在 “學習圈” 裡。很多時候我們花太多時間去學習怎麼創業,但卻沒時間行動,並將所學真的應用在做出改變。

2.別試著將事情複雜化

很多老闆會想很多,遇到問題就要拉一堆人,成立專案小組,花很多時間做分析與策略規劃,這其實很浪費時間。假如遇到問題,將之解決就好,不要將它複雜化。

另外就是當你拉一堆人在那邊開會,是否忘記這些人也是你付錢請來的。浪費他們的時間,就是浪費你的錢。

3.太快放棄

對於是否要繼續或放棄,大概是每個創業家腦海裡常常會思考的事情。

研究顯示,新創公司大概需要約3年的時間,才會看到明確的業績與成長。

當你想要放棄的時候,可以問自己以下問題:

  • 你打造出的公司,跟你一開始所想的是否一樣? 還是經過一直的調整與改變,到現在你已經忘記,為什麼要開始做這件事情?
  • 財務面是否容許你繼續下去?
  • 你真的已經用盡努力,嘗試了所有可行的方案了嗎?
  • 這些壓力值得嗎? 最剛開始的幾年會很辛苦,創業導致的身心問題,是否真的值得?

4. 不知何時放棄

說實話,看到這裡覺得,作者有點跟上面那點矛盾了。

但對於創業與做生意,要不要放棄,什麼時候該設停損點,本來就很難判斷。

作者這邊給的建議,是給自己設定目標與期限

如果你一直無法達到目標與設定的期限,那你心裡大概也有底了。

最後,整本書裡我最喜歡作者說的一句話:

“你沒有失敗;你成長了”

“你不是搞砸;你升級了 (Level up) “

很多人會問我,如果茶事業失敗了怎麼辦?

我其實一直覺得,沒有什麼所謂的失敗,只是或許跟當初想的不一樣。就算結果不如預期,我也知道我升級跟成長了。而這,大概是很多人一生中都無法擁有的經歷。

購買連結

博客來 (英文版) 

Kobo (英文版)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回到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