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sk, work, laptop-601540.jpg

業務心法: 跟進 (Follow-up) 的重要性

前兩週協助一個台灣廠商的工程師與歐洲公司視訊會議。

台廠的工程師因為不會英文,也了解自己在業務面,尤其與客戶談技術外的事情比較弱,因此找我協助翻譯以及溝通的部分。

會議整體下來,雙方都有說好一些 action items,要提供給彼此的資料以及報價等。

為防口頭翻譯上一些誤聽,會議後我將中文摘要寄給客戶,並詢問是否需要幫忙擬英文版的,會議後他們可以寄給對方。

即便我有建議他們這麼做,他們回說不用,就等對方說好的資料過來。

秉持著 after service (售後服務) 的態度,前兩天問了客戶歐洲方面是否有回覆。

一問才知道從視訊會議後至今都沒有消息,台灣方竟然也覺得還好,因為他們報價的金額也無法擬訂 (當初說好一週內就會給對方)。

並且還跟我說 “反正大家就各忙各的吧,他沒消息我就當沒有這件事情”。

聽到這句話,我真的很訝異,心裡也為他們覺得很可惜。

因為在會議前後,客戶給我的感覺都是他們需要與歐洲合作,比對方需要他們多。

歐洲人甚至願意免費幫他們,例如協助 LinkedIn 的 po 文以及轉發他們公司的資訊。

但過了兩週,卻因為沒有任何跟進,導致事情一直沒有進展。

這件事情讓我想到,是否有很多人,因為會議後沒有跟進 (follow-up),而錯失了很多的機會?

錯失的機會包含: 訂單的錯失、趁熱建立關係的可能性等。

今天跟大家分享關於跟進的重要性。

 

會議後務必以郵件跟進 (follow-up)

在討論跟進的重要性之前,最重要的就是要先做到跟進這件事情

有經驗的業務,會議後一定會跟進。一定會寫 follow-up 郵件,摘要會議記錄,以及雙方後續的待辦事項。

我自己的習慣是,會議結束後馬上摘要並寄出。但如果會議後有事情接著,就會晚一點處理,但最好不要超過一天。

office, notepad, whiteboard-659689.jpg

文字記錄的會議摘要的優點包含:

  • 避免口頭上的誤會
    用文字再一次與對方確認,以免有時口頭上有一些誤會,導致後續雙方認知不同
  • 訓練邏輯以及抓重點的速度
    寫會議記錄是需要練習的,你會越寫越上手,並發現透過摘要,自己的邏輯變的更清晰,也越快能抓到會議的重點
  • 協助沒參與會議的人了解背景
    很多人覺得會議記錄只是給與會者看的。我確覺得留下的記錄,往往都是幫助到沒參與會議的人。你或許不會負責這件事情一輩子,後面交接給其他同事時,同事可以因為你的記錄而很快的了解案子背景,以及來龍去脈
  • 會做記錄,也是一種技能,還能建立聲譽
    我曾經有一個主管,組織能力非常好,超會寫會議紀錄,就算我們跟著一起開會,他甚至都會自己寫記錄。有一天我跟他走在路上,有一個他以前認識的人跟他打招呼,說 “咦! 你怎麼調了單位? 你之前老闆怎麼捨得放你走? 你超會寫報告跟會議記錄呀!”。後來甚至公司大老闆有次與他出差,透過他而認知到即時做會議紀錄的重要性,也因此讓上層對他賞識有加
  •  保護雙方
    將言語轉換成文字,並請對方確認,以防之後對方反悔,說沒有這回事

(延伸閱讀: 一定要學會的會議記錄撰寫技巧)

打鐵趁熱

趁著會議剛結束,大家對於討論都還記憶猶新,也對合作的事情很興奮,對於推進合作抱持衝勁。

這個時候最適合趕快進行下一步。

例如前言提到的客戶,其實這樣拖了兩個禮拜,剛開始希望與對方合作的興奮感也會漸漸降低。

在我看來,他們雙方在會議中說會提供給對方的資料,都是可以即時提供的。

時間拖久了,兩邊都會有那種 “或許對方也沒那麼在意這件事情,那就放著吧” 的心態。

 

建立關係

很多人可能覺得所謂的建立關係,就是逢年過節要送禮,或者是要費心去迎合客戶,沒事也要常常聯絡刷存在感。

其實每一次在工作上的互動 (不論郵件或視訊),都是建立關係的一種方式。

不要想著只見過一次面就可以感情很好,沒有那種事!

所謂的關係都是一點一滴建立的。

回覆客戶的每一件小事,每一個認真的協助跟努力,都能讓對方更了解你的處事及為人。

慢慢的變熟,在溝通上也能更敞開心房的與對方討論問題,溝通上更直接,並更有效率。

handshake, hands, laptop-3382504.jpg

 

不要怕打擾,想成是在幫助與提醒對方

在華人文化裡,我們總是害怕 “打擾到對方”。

尤其是我認識一些做業務的,就覺得一直去打擾客戶,會使對方反感。

但其實很多時候,我們的跟進與提醒,反而是在幫對方。

大家都很忙,都有自己的事情要處理。

可能客戶因為在忙其他事情,忘記回你了,這時適時的跟進或提醒,對方還會感謝你。

我也遇過客戶很直接跟我說 : “如果我忘記將資料給妳,請務必提醒我”。

除了提醒對方,最重要的是,最在意這件事情的是我們自己,我們有責任去跟進與推動。

 

合作要看長遠

很多的 follow-up 與回覆,或許當下看起來沒辦法讓事情前進,很多人甚至覺得不要花那個時間去處理。

你若是看重這個客戶與未來的可能性,那你最好不要放著不理。

很多時候在談判或討論合作的過程中,雙方無法達到共識,是很正常的。

但絕對不要放著不理。

例如前言的台灣廠商,他們沒有預算可以給歐洲夥伴,就乾脆完全不回覆,反正對方沒再問就放著不理。卻沒有想到,自己在會議中有答應對方在一週內會回覆。

他們至少可以很禮貌的回覆告知 “目前預算沒有辦法,或許之後有機會再合作” 之類的。

這樣回覆的話,通常對方都會理解。

我自己的經驗是,很多外國夥伴甚至會願意退一步,接受低一點的預算,或者雙方再討論看是否有其他兩邊都能達到雙贏的模式。

透過再繼續的溝通,或者說好之後有合作機會再來討論,都是可建立長遠合作關係的過程。

合作要看長遠,雖然在一兩個事情上雙方無法達到共識,但不代表完全沒有再合作的機會。

不要因此而鴕鳥心態,要去面對並真誠的告知對方。對方很多時候會因為你的真誠而願意跟你保持聯絡,探討未來其他合作可能性。

 

總結

    1. 會議後務必寫摘要跟進
    2. 跟進讓事情打鐵趁熱
    3. 跟進是建立關係的一種方式
    4. 跟進是在協助雙方前進,不是打擾對方
    5. 合作要看長遠,就算沒有好消息,也應該要跟進與告知

從現在起,不要去想 “奇怪,會議中明明對方說要做…,都沒有”。

要有 “絕對責任” 的心態。

從初次會議結束後,就要開始跟進與建立長久關係。

答應對方會跟進後,也要做到,即便是會令雙方感到不舒服的事情 – 告知無法出貨、預算不夠等。

對方可能會不開心,但大多時候對於你的告知跟聯絡,會比你完全不理他們好。

現在就開始養成跟進 (follow-up) 的習慣!

你對於因此帶來的好處會更有感覺,也會開始喜歡上與夥伴的互動喔!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回到頂端